肺癌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其五年生存率大约15%,而在我国还不足10%。肺癌的高致死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肺癌早期诊断和晚期治疗手段的匮乏,而这主要是由于对肺癌发病机理的认识不够。2020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王作云(青促会会员)为第一作者在Neoplasia 在线发表题为“Chromobox 4 facilitates
tumorigenesi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through the Wnt/β-catenin pathway”的研究论文。
以往的研究表明细胞在表观遗传学水平的改变在癌症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表观遗传学因素在肺癌发病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肺癌临床标本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寻找参与表观遗传学调控的肺癌相关基因,发现Polycomb家族成员CBX4的表达在人肺癌样本中显著升高。过去有研究发现CBX4在肿瘤生物学和组织稳态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肺腺癌(LUAD)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发现CBX4的在人类肺腺癌样本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性。最重要的是,该研究利用KrasG12D/P53L/L(KP)原位肺腺癌小鼠模型发现CBX4的缺失确实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进而提高小鼠的存活率。在功能上,CBX4缺失可以显著抑制KP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克隆的形成;同时过表达CBX4也可以显著促进人和小鼠LUAD细胞的增殖和克隆的形成,而CBX4的沉默则产生相反的效果。在机制上,该研究发现CBX4主要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进展。利用人的LUAD样本进一步发现CBX4的表达水平与β-连环蛋白的确呈正相关。总之,我们的数据表明在肺腺癌中,CBX4主要通过Wnt/β-catenin途径发挥致癌作用,可以作为LUAD的潜在治疗靶点。 |